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非遗传承 -- 正文

2018-11-22 课程实践 | 郑福年· 【顾渚紫笋实地探访】

2021年04月19日 18:00

 

 

 

紫笋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郑福年

 

 

 

 

郑福年,“紫笋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2010年,郑福年被评为“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被浙江省文化厅授予“千名群众文艺骨干”荣誉称号。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1月6日,“2018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绿茶制作技艺方向)”到访湖州长兴,先后参观考察了大唐贡茶院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紫笋茶古法制作技艺,品千年贡茶,梦回大唐盛世,赏顾渚风情,感悟茶香怡情。品饮和对话之中,大家深切体会到了茶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魅力,以及肩负起当下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使命感。

 

 

大唐贡茶院

始建于唐代公元77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专门为朝廷加工茶叶的“皇家茶厂”,为督造唐代贡茶顾渚紫笋茶的场所。由桑竺台、鸿渐阁、御羁园、燕乐楼、陆羽阁、禅茶一味、东廊、西廊、黄家茶厂共九个区域组成。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茶圣陆羽著作《茶经》的问世,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遗憾陆羽阁正在修缮中,大家只能远眺细雨迷蒙中的陆羽塑像,遥致对茶圣的缅怀之意。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大家由西廊开始了此次梦回唐代茶文化游览之旅。

于茶艺阁,大家欣赏唐代煮茶法,所用器具参照法门寺出土唐代茶器复原。

 

 

 

 

饱览了唐代茶文化风情之后,大家在东廊茶室落座休憩,品茗顾渚紫笋茶,在茶香氤氲与苍松翠竹间回味盛唐的恢弘气势和顾渚紫笋的独特魅力。

2018.11.06

 

告别大唐贡茶院,下午我们来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长兴紫笋茶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郑福年的制茶工坊。

顾渚紫笋茶自唐朝广德年间开始以龙团茶进贡,至明朝洪武八年“罢贡”,并改制条形散茶,前后历史6 0 0 余年,明末清初,紫笋茶逐渐消失,直至本世纪七十年代末才被重新发掘出来。唐代诗人张文规对当时紫笋茶进贡场景曾留下生动描述:“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紫笋茶

     

郑老师高瘦而精干,质朴无华,一眼望去最令人瞩目的是遍布手掌的老茧,那是经年累月做茶留下的痕迹,也是一位老茶人的骄傲。说起自己与紫笋茶的渊源,郑老师饱含深情,说起古法制茶的工序步骤,又格外认真严苛起来。

 

06

11-2018

不同于当今规模化的机器生产,古法的紫笋茶制茶技艺需要全手工,每一道工序都是做茶人对茶这片叶子生命的再一次创造。

第一步,土灶生火,铁锅里倒入一半清水,再放入竹桶,等待水沸。

第二步,蒸鲜叶,这是十分考验功力的一步,对温度、火候、时间、香气散发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

第三步,摊凉,迅速摊凉是要领。郑老师不断抖动出锅的茶叶,并用蒲扇快速扇凉,以防鲜叶颜色闷黄。

之后还需经过初烘,再摊凉,捣茶,做饼,复烘等一系列复杂,顾渚紫笋才终于成型。

 

 

最后,郑老师与学员们亲切交流,并表露心声,希望有多一些爱茶的年轻人加入,跟老一辈茶人们一起种茶、制茶、喝茶,把古法制茶的记忆一代代传承下去。

 

文稿:张劼

供图:陈馨尔

图文编辑:墨因

审核:金取、佳波

2018.11.06

 

版权所有:浙江农林大学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