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非遗传承 -- 正文

2016-11-9寻•一片叶子——等你来寻根之访福鼎白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梅相靖

2021年04月20日 09:08

 

 

 涉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研究的重要项目。它涉及到中国各大产区的茶文化发展,以及与茶有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梅相靖先生,中国白茶第一村——福鼎点头镇柏柳村人,系清末民初著名福鼎著名茶商梅伯珍之孙,白茶“梅山派”第三代传人。2013年被确定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类福鼎白茶传统制作技艺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晨起间,云雾缭绕的苍山隐隐泛着绿意,大片的茶树在斜风细雨中摇曳生姿。车子缓缓驶入点头镇柏柳村时,热情好客的梅相靖先生早已在村口翘首等候。

      梅老的宅子非常朴素,单单门头上的非遗匾额才昭示着这是一位大师的家。岁月的积淀让整个宅子看上去似一位安静的长者,虽不言不语,但从其一砖一瓦中可窥一斑。

 

     屋外淅淅沥沥的秋雨缠绵在天际,屋内清新鲜爽的白茶香味氤氲在绵绵的空气里。逢此时节,饮一盏白茶,寒暄几番,最易令心境归于平和,洗尽铅华。

      茶叙期间,拜访者一行人有幸看到梅老还珍藏着祖父梅伯珍于1947年手书自传体日记——《筱溪陈情书》。

 

       梅伯珍字步祥,号筱溪,又号鼎魁,大名为伯珍,为梅氏奕裘公第五子。他将闻名遐迩的福鼎白茶“白毫银针”和“白琳工夫”红茶运销东南亚各国,并几次亲身前往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办理茶务与催讨茶款。由于梅筱溪对福建茶业的贡献巨大、影响深远,在梅伯珍66岁生日时,福建省建设厅赠送一方牌匾“苑宛耆英”庆贺,匾上提款:“莜溪经理业茶有年,素抱提高国产为宗旨,对于产制之研究,尤有心得。本年襄助鼎厂改良制造,足为诸商示范。将来闽茶之生色,实有赖于先生之赐也。爰弁数语,以誌厥功。岁民二九双十纪念。”

 

      梅老还特意准备了一份博览苑,每一位前来拜访梅老的人,梅老都会请他们题字留念。

 

      前有茶商巨擘梅伯珍,现有非遗传人梅相靖。而今,梅老的公子亦已接班,父子俩尽心尽力地致力于福鼎白茶的制作工艺。

 

      在六大茶类里,白茶的加工工艺最为简单,不炒不揉,清新脱俗。但是工序简单并不意味着制作容易。梅老说,七分晒,三分焙。先让阳光慢慢萎凋,再用文火慢焙。所有的玄机都在这个“慢”字上,切不可操之过急。眼观其色,手摸其干,口尝其味,闭闻其香。这样,才得一杯甜中带香的正宗白茶。

      梅老与茶为伍已经半个世纪,岁月的积淀和白茶的润泽让梅老看起来非常和蔼可亲、淡然平和。走进福鼎,走进柏柳村,走进梅老,便是走进了福鼎白茶的真谛。

 

图文编辑:史秀榕

责任编辑:叶佳晨

审核:潘城

转载出处:华茶驿站

 

版权所有:浙江农林大学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